在人才济济的赵家班,丫蛋始终是个格外特殊的存在。不同于其他师兄弟为了拜师费尽心思、四处奔走,她的入行之路充满了 “被偏爱” 的色彩 —— 是师傅赵本山亲自将她请进了赵家班的大门。这份特殊的青睐,不仅是对她才华的认可,更预示着她在二人转领域即将开启的不凡旅程。
丫蛋的真名叫吕品,这个带着几分文雅气息的名字,与她后来在舞台上活泼接地气的形象形成了有趣的反差。她生长在黑龙江这片充满东北风情的黑土地上,而 “丫蛋” 这个小名,在东北的女孩中十分常见,透着股亲切劲儿。久而久之,大家叫顺了口,“丫蛋” 便渐渐盖过了她的本名,成了她在舞台上、生活中最广为人知的称呼,也像是为她贴上了一张鲜明的 “东北标签”。

丫蛋与二人转的缘分,早在童年时期就已深深扎根,这一切都与她的父亲密不可分。早年,她的父亲在黑龙江当地开了一家二人转剧场,那一方小小的舞台,承载着父亲的梦想与家庭的希望。为了将剧场顺利开办起来,父亲投入了全部的心血,甚至不惜欠下不少外债。那些日子里,家里的氛围总是围绕着 “还钱”“盈利” 这些字眼,父亲每天起早贪黑打理剧场,唯一的期盼就是能从一场场演出中赚回本钱,让一家人的生活能好起来。
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,丫蛋的童年几乎是伴着二人转的锣鼓声、唱腔度过的。别的孩子放学后或许在玩耍嬉戏,她却常常跑到剧场后台,看演员们化妆、整理行头;等到演出开始,她便躲在观众席的角落,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上的表演。演员们生动的唱腔、幽默的台词、灵活的身段,一点点吸引着小丫蛋的目光。她会跟着演员们的调子轻轻哼唱,模仿他们的动作神态,不知不觉中,对二人转的喜爱已悄然在她心中生根发芽。

剧场里的每一个角落,都留下了丫蛋的足迹;每一段经典的二人转唱段,她都能耳熟能详。父亲看着女儿对二人转的这份热爱,既欣慰又心疼,欣慰的是女儿能继承自己对这门艺术的情怀,心疼的是怕女儿将来要吃这行的苦。但这份热爱,早已成了丫蛋成长中最珍贵的礼物,也为她后来走上专业的二人转道路,进入赵家班,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