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魅轨娱乐

张学友巡演票价争议:差距背后是市场逻辑而非刻意区别

2025-09-26
自 2023 年《60 + 世界巡演》启动以来,张学友已在全球举办近 300 场演唱会,其中内地场次占比极高,“歌神” 号召力依旧不减,每场演出门票几乎都秒罄。但近期,“内地香港票价差距悬殊” 的话题引发热议,不少网友吐槽存在 “区别对待”,一场关于票价公平性的讨论随之展开。
票价落差确实触目惊心。以上海站与香港红馆场次为例,内地票价区间普遍在 980 至 2580 元,即便 1280 元的看台票也常被吐槽 “如坐山顶看大屏幕”;而香港红馆最高票价仅 1200 元,同价位在香港可轻松获得前排观赏位,最低票价更是低至 680 元。更让内地粉丝不满的是,2280 元的高价票有时会被安排在视线受阻的边角座位,连看清屏幕都成问题,对比之下,香港同价位票甚至能接近 “握手位”。这种 “高价低体验” 的矛盾,让 “割韭菜” 的质疑声不断发酵。
但将票价差距简单归为 “区别对待”,或许忽视了两地演出市场的客观差异。从成本端看,内地场租压力远大于香港,一线城市场馆租金可达香港的 5 至 8 倍,深圳湾体育中心等场馆单场租金就达数十万元。艺人成本差异更悬殊,张学友在深圳的出场费约 500 万元,而在马来西亚仅需百万港元左右,再加上内地更复杂的审批流程与更高的税费,直接推高了定价基数。
市场运作模式的不同同样关键。香港红馆常能实现连开十场的高密度演出,舞台搭建等固定成本可通过多场次分摊;而内地城市多为单场演出,成本无法有效稀释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内地演唱会存在大量公关赠票,有数据显示万人场赠票可达 2000 张,这部分成本最终转嫁到售票价格中,形成 “高价补差额” 的恶性循环。
事实上,这种价差并非张学友个例。陈奕迅、五月天等港台歌手均存在类似情况,五月天北京演唱会最高票价曾达 2450 港元,而香港场次仅 980 港元,本质是两地演出生态差异的必然结果。对于主办方的 “定价合理” 回应,粉丝虽难完全认同,但也需看到 60 岁的张学友仍保持三小时满负荷演出的专业水准,其表演质量并未因票价地域差异打折扣。
这场争议的核心,是粉丝对 “情怀价值” 与 “价格公平” 的双重期待。票价差距背后,是内地演出市场成本高企、运作不够成熟的现实困境,而非 “歌神” 的刻意区别。随着内地演出市场的规范发展,当场租、税费等成本得到合理控制,或许这种令人尴尬的票价落差终将消弭。

最新文章

《守护者们》:谍战与喜剧碰撞出的新天花板

电视剧

 

阅读14023

丫蛋:赵家班里的特别存在与二人转情缘

明星

 

阅读11336

张学友巡演票价争议:差距背后是市场逻辑而非刻意区别

音乐

 

阅读18183

《灼灼韶华》闻知秋:半程戏份里的终极赢家

电视剧

 

阅读14799

邢李㷧林青霞:一场意外的求婚

明星

 

阅读18213

冀ICP备20013543号-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