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8 年 7 月 21 日,古城西安的盛夏裹挟着蝉鸣与热浪,一个女婴在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城市中降生,父母为她取名 “景甜”,寄寓着对女儿未来人生如繁花般绚烂的期许。彼时无人知晓,这个在长安文化浸润中长大的孩子,日后将以独特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,而她年少时与舞蹈结下的缘分,早已为她的人生埋下了优雅的伏笔。
童年时期的景甜,便显露出对艺术的敏锐感知。每当电视里响起民族音乐的旋律,她总会不自觉地跟着节奏摆动身体,眼神中闪烁着对舞蹈的好奇与向往。父母察觉到女儿的这份天赋,没有急于求成,而是耐心陪伴她接触各类艺术形式,从陕北秧歌的欢快扭摆,到古典舞的柔美身段,小小的景甜在舞蹈的世界里肆意汲取养分,那份纯粹的热爱,成为她日后追逐梦想的最初动力。

随着年龄增长,景甜对舞蹈的执着愈发坚定。为了追求更专业的学习,她将目光投向了舞蹈领域的殿堂 —— 北京舞蹈学院附中。备考的日子里,她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毅力: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早功,压腿、下腰、踢腿,重复着枯燥却关键的基础动作,汗水浸湿练功服是家常便饭;面对民族舞中复杂的技巧与情感表达,她反复琢磨每一个眼神、每一个手势,对着镜子纠正姿态,只为让动作更贴合民族舞的韵味。这份努力与天赋的结合,最终让她顺利考入北京舞蹈学院附中,踏上了专业学习中国民族舞的道路。
在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时光,是景甜舞蹈功底与个人气质飞速成长的关键阶段。民族舞讲究 “形神兼备”,既要求精准的动作技巧,更注重通过舞蹈传递文化内涵与情感温度。课堂上,她认真聆听老师对每一支民族舞背景的讲解,从傣族舞的灵动婉约,到蒙古族舞的豪迈奔放,努力理解不同民族舞蹈背后的文化底蕴;课后,她常常留在练功房加练,反复打磨动作细节,力求让每一个转身、每一次跳跃都充满感染力。

多年的民族舞学习,不仅为景甜打下了扎实的舞蹈基本功,更塑造了她独特的气质。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优雅与从容,那种在舞台上展现出的自信与舒展,都源于这段与舞蹈相伴的时光。长安古城的厚重底蕴赋予她沉静的底色,而民族舞的灵动韵律则为她注入鲜活的生命力,这两种特质相互交融,成为她日后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宝贵财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