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魅轨娱乐

曾经的快乐源泉,如今为何让人弃追?

2025-11-18

        曾凭借情怀杀与嘉宾化学反应成为国民级综艺的《王牌对王牌》,如今却陷入“越来越没有看头”的争议。打开社交平台,满是观众的失望吐槽:“追了八季,第九季实在撑不下去了”“老套路反复用,广告比正片还多”。这档曾经的收视冠军为何风光不再?从网友评论与节目实际表现中,或许能找到答案。

        1.游戏环节“炒冷饭”导致审美疲劳,是观众吐槽的重灾区。第九季节目中,组词游戏被指直接照搬《你好星期六》的成熟玩法,“霸总短剧特辑”的立意更是与《奔跑吧》过往主题高度重合。就连枕头大战、你画我猜等老牌游戏,也只是简单重复流程,缺乏新意。有网友无奈调侃:“观众又不是金鱼,只有七秒记忆,这些老掉牙的游戏看了四季,早就腻了。”更尴尬的是部分环节设计的不合理性,蒙眼枕头互打环节因缺乏看点且时长冗长,被批“嘉宾演得心酸,观众看得尴尬”;现场情景演绎环节则因剧本生硬,频繁出现“脚趾抠地”的名场面,喜剧效果大打折扣。当核心娱乐环节失去创新力,节目自然难以留住观众注意力。

         2.广告植入泛滥与内容割裂,进一步消耗着观众耐心。作为一档头部综艺,《王牌对王牌》的商业价值毋庸置疑,但过度植入却让节目变了味。有观众统计,某期节目中平均每15分钟就有一次硬广插入,从饮品到APP再到汽车,嘉宾们生硬的口播与剧情强行结合,导致节目节奏被频繁打断。更让观众不满的是,部分广告环节与主题无关,如在怀旧特辑中突然插入保健品宣传,情感氛围瞬间被破坏。“本来跟着嘉宾回忆青春快哭了,一句‘XX保健品守护健康’直接出戏”,类似的评论在弹幕中比比皆是。当广告凌驾于内容之上,观众的观看体验自然直线下滑。

        3.情怀消费过度与剧本痕迹过重,让节目失去真实感。初期节目凭借《还珠格格》《天龙八部》等剧组重聚赚足眼泪,但随着情怀牌反复使用,观众逐渐产生抵触心理。尤其是部分重聚环节被曝“剧本安排”,嘉宾的感动落泪被质疑刻意煽情,有网友直言:“同样的套路用三次,再深的情怀也被消耗殆尽。”此外,嘉宾互动的“演”感越来越强,沈腾、贾玲的抛梗常因队友接不住而冷场,年轻嘉宾则因过于拘谨显得格格不入。当节目从自然的欢乐互动变成刻意的流程走秀,曾经的“快乐源泉”便成了“尴尬现场”。

        从收视冠军到争议不断,《王牌对王牌》的困境折射出许多头部综艺的共性问题:在追求商业利益与流量的过程中,逐渐忽视了内容本身的质量。想要重拾观众喜爱,节目或许需要回归初心——减少套路化设计,在游戏创新、内容融合与情感表达上多下功夫,毕竟观众对于综艺的核心需求,永远是真诚的快乐与共鸣。

最新文章

没有苦难无救赎:善恶边界的灰度

电影

 

阅读11012

“现在就幸福”:旧时光里的生活哲学

电影

 

阅读10664

骑兵连冲锋:小人物的亮剑史诗

电视剧

 

阅读10591

钢七连口号:不抛弃的战友情

电视剧

 

阅读13562

绣绷上的 “贤” 字:母爱与坚守的图腾

电视剧

 

阅读19626

冀ICP备20013543号-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