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《归队》的第一个镜头刺破银幕,观众便被一股裹挟着雪粒的寒风瞬间拽入东北的深冬。没有绿幕合成的虚假雪景,没有后期堆砌的冰冷特效,只有吉林白山那片延绵千里的林海雪原,用齐腰深的积雪、覆满冰棱的枝桠,诉说着最凛冽的真实。镜头扫过茫茫雪野,每一粒雪尘都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,每一寸被冻硬的地面都泛着青白色的冷光,连空气仿佛都被冻成了固体,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钻心的寒意。

这份 “扑面而来的冷”,是剧组用双脚在极寒之地丈量出来的诚意。为了还原东北密林的原始风貌,主创团队放弃了舒适的摄影棚,毅然奔赴吉林白山、辽宁等地的雪原深处。彼时当地气温低至零下 30℃,呵出的白气刚飘到空中就凝成了霜,相机镜头每隔十分钟就会被冻住,工作人员需要裹着三层羽绒服才能勉强维持体温。但没有人选择退缩,道具组顶着寒风搭建场景,场务人员在齐膝深的雪地里往返运送器材,每一个脚印都在雪地上陷出深深的坑,又很快被新的雪粒填满。
演员们更是将 “敬业” 二字刻进了刺骨的寒风里。拍摄涉冰河的戏份时,他们穿着单薄的戏服,一步步踏入结着薄冰的河面,冰冷的河水瞬间浸透衣物,顺着裤脚钻进皮肤,冻得牙齿不停打颤。但只要导演喊 “开始”,所有人立刻进入状态,眼神里的坚定丝毫不受严寒影响。有场趴在雪地的戏,演员们需要长时间紧贴着零下几十度的积雪,雪花钻进衣领、袖口,融化后又结成冰碴,贴在皮肤上像针扎一样疼。可镜头里,他们的每一口哈气都清晰可见,每一寸冻得泛红的皮肤都真实可感,没有丝毫表演的痕迹,仿佛他们本就是这片雪原上的守护者,在极寒中坚守着自己的使命。

如今,影视行业不乏用特效营造场景的便捷选择,但《归队》剧组却偏要 “自讨苦吃”,在零下 30℃的环境里摸爬滚打。正是这份对真实的执着,让开场的 “冷” 有了重量,让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力量。当观众看到演员们冻得通红的脸颊、凝结在睫毛上的霜花,感受到的不仅是东北雪原的凛冽寒冬,更是一部作品对品质的坚守,对观众的尊重。这份 “冷”,终将成为观众心中最温暖的记忆,也为影视行业树立了一面追求真实的旗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