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魅轨娱乐

迎合市场的代价:管虎《东极岛》的俗套化困境

2025-08-12
       在《东极岛》的叙事争议背后,隐藏着导演对市场迎合的深层逻辑。有观众猜测,之所以将渔民群像改为个人英雄主义叙事,或许是管虎想要讨好外国市场的结果。这种创作取向并非毫无痕迹 —— 影片中男主单枪匹马杀穿日军、拯救英军战俘的情节,充满了好莱坞式的英雄套路,虽能带来短暂的感官刺激,却让故事失去了历史本应有的厚重质感,最终沦为俗套的商业片模式。
       从创作动机来看,管虎的市场考量不难理解。近年来,国产电影急于打开国际市场,不少导演尝试借鉴好莱坞的叙事经验,希望通过 “个人英雄” 这一全球通用的角色模板获得海外观众的认同。《东极岛》的题材本具备国际传播的潜力,历史上渔民自发救援的故事充满人道主义光辉,足以打动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。但导演却选择用好莱坞式的英雄叙事重构故事,让男主成为无所不能的救世主,这种改编看似降低了跨文化传播的门槛,实则消解了故事最珍贵的内核 —— 普通人群体在危难中的团结与善良。
       影片中 “男主一个人杀穿日军” 的情节,堪称这种俗套化改编的典型体现。历史上渔民的救援行动充满艰险,他们凭借的是对地形的熟悉、邻里间的协作以及面对侵略者的勇气,而非超能力般的个人战力。但在电影里,男主却化身孤胆英雄,以一敌百突破日军防线,这种夸张的情节设计确实能带来 “爽感”,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获得情绪宣泄。可当爽感褪去,留下的却是对历史的误解 —— 年轻观众可能会误以为救援行动如此轻松,忽视了真实历史中渔民们付出的牺牲与智慧。这种 “爽过即忘” 的观影体验,白白浪费了这个本可震撼人心的真实故事。
       更值得商榷的是女性角色的尴尬定位。在男主忙着拯救世界的同时,倪妮饰演的女主阿花却在村里砸墙、喊口号,这种割裂的叙事让女性角色沦为功能化的符号。管虎显然想借阿花的角色蹭女性话题的热度,试图在英雄叙事中加入性别平等的元素,但却选错了表达方式。历史上的渔民救援中,女性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,她们或负责传递消息,或承担后勤保障,用自己的方式参与抗争。但影片却将阿花的行动设计得悬浮而刻意,砸墙喊口号的情节既缺乏历史依据,又与主线剧情脱节,最终不仅没能提升角色魅力,反而因 “画蛇添足” 引起观众不适,暴露了创作者对女性议题的表面化理解。

最新文章

风尘女子露露的追爱纠葛:热烈登场与黯然退场

电视剧

 

阅读10239

咏梅:诗意名字背后的精神坚守与成长蜕变

明星

 

阅读18974

孙怡综艺诉苦引热议,餐桌礼仪问题遭质疑

综艺

 

阅读11997

《子夜归》:长安诡秘迷雾中,对立男女主的护城之路

电视剧

 

阅读12998

一加 15 显示技术全面升级:直屏高刷加持,护眼体验再突破

科技

 

阅读11151

冀ICP备20013543号-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