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 2025 年的暑期档电影战局中,DC 影业的《超人》显得格外落寞。这部由凭借《银河护卫队》系列名声大噪的 “滚导” 詹姆斯・古恩执导,承载着 DC 宇宙重启重任的大作,在北美等海外市场口碑与票房双丰收,烂番茄观众好评度高达 93%,首周票房更是屡屡破纪录。然而,在中国内地市场,其表现却堪称惨淡,上映后仅收获 6000 多万票房,与海外形成天壤之别。
从影片本身来看,《超人》试图打破传统超英叙事,塑造一个更具人性、更年轻的超人形象。滚导擅长在作品中融入幽默元素与细腻的情感刻画,此次在《超人》里也不例外。电影聚焦超人的 “新手期”,展现他因救人心切引发国际危机,在氪星血统与地球养子身份间迷茫挣扎的过程,还加入了超人与萌宠小氪的趣味互动,让角色更接地气。可这一创新尝试,在国内却未得到认可。国内观众长期受传统超英作品影响,对超人的固有认知是强大、完美且气场十足的形象,如亨利・卡维尔版超人深入人心。相较之下,新版超人的稚嫩与平凡,让不少国内观众难以接受,纷纷吐槽其 “缺乏经典超人的气场与魅力”。

文化差异也是《超人》在内地遇冷的重要因素。西方观众更易接受超级英雄身上的弱点与困境,认为这样的角色真实立体,能引发情感共鸣。但中国电影家协会 2024 年调研数据显示,76% 的中国观众秉持 “超级英雄就该无所不能” 的观念,在他们心中,超级英雄是正义、力量与完美的象征,希望看到英雄在危机中迅速以绝对实力解决问题。《超人》中对超人平凡生活细节,如穿错袜子、约会失败等的展现,欧美观众觉得亲切,国内观众却认为这过度削弱了超人的英雄光环,调侃 “超级英雄不该有头皮屑”。
同时,DC 此前在选角上的决策也引发国内粉丝强烈不满。2024 年,DC 宣布更换超人扮演者,由亨利・卡维尔换成大卫・科伦斯韦,消息一出,国内超话瞬间炸开锅,超 3 万人联名抵制,高呼 “原版超人回归”。粉丝们对陪伴多年的经典形象有着深厚情怀,新演员与形象的巨大改变,让他们深感失望,进而对影片失去期待。

此外,超英题材在国内市场逐渐疲软,也是《超人》票房不佳的原因之一。近年来,大量超英电影涌入市场,质量却参差不齐,观众对这类影片早已审美疲劳。DC 品牌在国内的受众基础本就不及漫威广泛,加上《超人》IP 浓厚的美国文化属性,进一步加深了与国内观众的隔阂。在这种情况下,即便有滚导的名声与大 IP 加持,《超人》也难以激起国内观众的观影热情。当观众面临观影选择时,相较于《超人》,他们更倾向于具有本土文化亲和力的国产电影,或是像《侏罗纪世界》这类娱乐性强、受众面广的好莱坞大片。